摘要:新闻传播概论提示:考生须独立认真完成答卷,若答卷出现雷同,则雷同答卷作废,并以“0”分计。一、更多答案下载:(www.)(每题2分,共10分)1. 网民在网络上对热点事件的讨论,其本质是_______________。 A. 情感和观点共同传播的过程。B. 事实的传播过程。C. 事实和意见共同传播的...
新闻传播概论
提示:考生须独立认真完成答卷,若答卷出现雷同,则雷同答卷作废,并以“0”
分计。
一、更多答案下载:(www.)(每题2分,共10分)
1. 网民在网络上对热点事件的讨论,其本质是_______________。
A. 情感和观点共同传播的过程。
B. 事实的传播过程。
C. 事实和意见共同传播的过程。
D. 情感的传播过程。
2. 网络广告效果的衡量有点击数、点进率、独立访客、印象数等指标,对这些指标测量的精确程度排序由高到低应该是____________。
A.独立访客>印象数>点进率>点击数
B.独立访客>点进率>印象数>点击数
C.点进率>印象数>独立访客>点击数
D.点进率>独立访客>印象数>点击数
3. 下列_________________现象属于网络“恶搞”。
A. 将电影《无极》改编成《一个馒头引发的“血案”》。
B. 网民发动搜索,监督陕西官员“表叔”的贪腐行为。
C. 民众的网络表达影响了“江歌案”的审判结果。
D.不满电影《刺杀金正恩》表达的思想,网络黑客攻击制片商索尼影业内部网站。
4.下列关于“网络中立”(Net Neutrality)的叙述,不正确的是:______________。
A. 这一原则要求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,防止运营商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,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“中立性”。
B.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(FCC)于2017年推翻了奥巴马政府历时多年推出的“网络中立”规定,但该决定遭到多家网络科技公司和民众的普遍反对。
C. “网络中立”政策仍然存在争议,我国互联网治理应辩证对待、逐步明晰该理念对中国国情的借鉴意义。
D.“网络中立”是美国新自由主义在互联网信息通信领域的体现,对我国的互联网治理没有参照意义。
5. 关于网络公关和网络广告的关系,下列不准确的是________。
A.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传播目的不同。
B.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传播手段有差异。
C.网络广告的主要传播内容是对产品特点及性能的描述。
D.网络公关的目的是带来直接的营业收入。
二、多项选择题(每题3分,共15分)
1.网络新闻传播议程设置的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。
A.设置议题
B.设置议题排序
C.设置议题属性
D.设置议题效果
2. 下列关于“超文本”的理解,正确的是____________。
A. 与传统信息形式相比,“超文本”信息形式不局限于简单的字符、数字型数据,而可以包含多媒体信息。
B.“超文本”可以传输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,但不能传输文本形式的文件。
C.“超文本”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信息之间的相互链接。
D.“超文本”的信息方式是万维网的基础构想。
3. 网络编辑思想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得以传达。
A.采用弹出式窗口、设置头条、操作排行榜顺序等。
B.发布及时性、更新频率等时间手段。
C.通过字体大小、颜色、配图等“强势”手段。
D.通过网页层次结构等技术手段。
4. 下列____________属于网络广告的基本形式。
A.RSS分类广告
B.弹窗广告
C.富媒体广告
D.电子邮件广告
5. 网络公关应该遵循____________原则。
A.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一致性
B.实时应对与持续管理的协调性
C.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一致性
D.信息传播与关系培养的互补性
三、答案来源:(www.)(请以“正确”或“错误”答题,每题2分,共10分)
1. 全球第一份上网的报纸是《圣何塞信使报》。____________
2. 卡斯特所阐述的“网络社会”(network society)指的是互联网带来的“虚拟社会”。____________
3. 虚假新闻是由于传播者的主观故意导致的。______________
4.卡罗琳•马文所说,旧媒体曾经一度是新媒体,而新媒体又在不断地变化与演进。所以,应该采取辩证的、历史的视角来看待网络传播。______________
5. “印象数”是网络广告效果的衡量指标之一,用户刷新页面,会造成印象数增加。_____________
四、更多答案下载:(www.)(请从7题中选择5题作答,每题4分,共20分。如多选,仅批阅前5题)
1. 虚假新闻
2. 沉浸式新闻
3. 网站分析技术
4. 独立访客
5. 六度分隔
6. 数据新闻
7. LBS
五、更多答案下载:(www.)(每题10分,共20分)
1. 请简要阐述网络新闻传播中议程设置的特点和作用机制。
2.请简要阐述“澎湃新闻”的移动融媒体转型实践。
六、更多答案下载:(www.)(共25分)
2021年10月,发源于硅谷的全球社交媒体平台脸书网(Facebook)宣布更名为“元宇宙”(Meta)。“元宇宙”一词是科幻作家尼尔•斯蒂芬森在1992年的反乌托邦小说《雪崩》(Snow Crash)中创造的。在小说中,元宇宙指的是一个沉浸式的数字环境,人们在其中凭借化身展开互动。前缀“meta”意味着超越,“verse”指的是宇宙。科技公司借用这个词来描述互联网之后的东西。而Facebook掌门人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阐述是:
“元宇宙是一个跨越许多公司、跨越整个行业的愿景。你可以把它看作移动互联网的继承者……它是具身的互联网(embodied internet),因为你不仅仅是浏览内容,而是身在其中。你感觉到与其他人在一起,出现在其他地方,产生你不可能在2D应用程序或网页上拥有的体验……我认为很多人想到元宇宙时,他们想到的只是虚拟现实――这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,但元宇宙并不仅仅是虚拟现实。它将可以在所有不同的计算平台上进行访问;VR和AR,还有PC,以及移动设备和游戏机……”
请结合课程中对网络传播的定义及特征的归纳,分析:
(1)“元宇宙”是什么?不是什么?
(2)“元宇宙”所设想的传播形态及特征?
(3)“元宇宙”在隐私保护、数字极权方面可能带来哪些正负面影响?
(4)“元宇宙”设想对你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可能有哪些方面?
提示:注意审题,并不是在经济学、金融学或科幻文学的角度做出分析,而是在网络传播的视域下来分析。